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(Festinger)有一个很知名的理论,被人们称为:生活中的10%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,而另外的90%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响所决定。
换言之,生活中有10%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控的,而另外的90%却是我们能掌控的。
费斯汀格在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。
卡斯丁早上起床后洗漱时,随手将本人高档手表放在洗漱台边,妻子怕被水淋湿了,就随手拿过去放在餐桌上。儿子起床后到餐桌上拿面包时,不当心将手表碰到地上摔坏了。
卡斯丁心疼手表,就照儿子的屁股揍了一顿。然后黑着脸骂了妻子一通。妻子不服气,说是怕水把手表打湿。卡斯丁说他的手表是防水的。
于是二人猛烈地斗嘴起来。一气之下卡斯丁早餐也没有吃,直接开车去了公司,快到公司时忽然记起忘了拿公文包,又立即转回家。
可是家中没人,妻子上班去了,儿子上学去了,卡斯丁钥匙留在公文包里,他进不了门,只好打电话向妻子要钥匙。
妻子从容不迫地往家赶时,撞翻了路边水果摊,摊主拉住她不让她走,要她赔偿,她不得不赔了一笔钱才摆脱。
待拿到公文包后,卡斯丁已迟到了15分钟,挨了上司一顿严厉批判,卡斯丁的心情坏到了极点。下班前又因一件小事,跟同事吵了一架。
妻子也因早退被扣除当月全勤奖,儿子这天参与棒球赛,本来夺冠有望,却因心情不好发挥不佳,第一局就被淘汰了。
这个案例里,手表摔坏是其中的10%,后面一系列事情就是另外的90%。
都是由于当事人没有很好地掌控那90%,才招致了这一天成为“闹心的一天”。
试想,卡斯丁在那10%产生后,假设换一种反响。比方,他安慰儿子:“不要紧,儿子,手表摔坏了没事,我拿去修修就好了。”这样儿子快乐,妻子也快乐,他自身心情也好,那么随后的一切就不会发作了。
可见,你控制不了前面的10%,但完整能够经过你的心态与行为决议剩余的90%。
以上的事情,你可能会在心里默想,这个好办,不就是坚持一个良好的心态,安然面对生活。
可是下面这个事例,是你,你能做好吗?
在美国有一对夫妇,在婚后11年生了一个男孩。夫妻恩爱,男孩自然是二人的宝贝!男孩两岁的某一天早晨,丈夫出门上班之际,看到桌上有一瓶翻开盖子的药水,不过由于赶时间,他只大声通知妻子:“记得要把药瓶收好!”然后就匆匆打开门上班去了。
妻子在厨房里忙得团团转,却忘了丈夫的叮咛。男孩拿起药瓶,被药水的颜色所吸收,觉得猎奇,于是一口吻都给喝光了!药水的成分剂量很高,即便成人也只能服用少量;由于男孩服药过量,固然及时送到医院,但仍旧回天乏术!
妻子被突如其来的不测吓呆了!不知该如何面对丈夫,更惧怕丈夫的指责......
着急的父亲赶到医院,得知凶讯,十分伤心!看着儿子的尸体,望了妻子一眼,然后在她耳边悄然说了四个字,:“I love you dear!”(敬爱的,我爱你!)
当我看到那句“I love you dear!”(亲爱的,我爱你!)的时分,心中真是慨叹万千!
多么简单的一句话!
但要有多久的修炼、多大的容纳、多深的人生聪慧,才干在那种时辰,说出如此令人动容的一句话!
其实,一个人在遭遇不幸的事情时,假如不能选择以最恰当的方式去面对,那么我们又怎能去面对将来,以及周边的人、事、物。
要是这个事情发作在我们绝大局部人身上,我们可能会愤恨的辱骂,更甚激动起来发送什么惨剧也不是不可能的。最后绝大多数结局:夫妻之间有一层厚厚隔膜,婚姻决裂。
面对人生各样的处境,我们都有选择的才能。面对一件不幸的事情,你能够怒不可遏、任劳任怨,以至指摘一切的人,但事情却不会由于这些而丝毫有改动。不幸的事,它会继续地伴着你往后的生活,让你背负着终身的痛苦活下去。
相反的,假如能放下仇恨和惧怕,换一个角度来看事情,英勇的活下来,那么事情的状况或许就不会如想象中那么糟糕。很简短的故事,但是可以领会其中的道理,而且又可以在真实的生活中理论,又有几人能做得到呢?
说到底这是一个心态问题。其实能协助本人的不是别人,而是本人。假使理解并能纯熟运用“费斯汀格规律”处事,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。
请记住:
可以让我们终身受用的一句话:
“请随手把你‘身后的门’关上吧!”
“恨,能挑起争端;爱,能遮掩一切过错。”